清晨的陽光灑進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(zhèn)堰河村幸福院,78歲的李大爺正和老伙計們在院里下棋,廚房里飄出陣陣飯菜香——這是村里老年食堂新出鍋的熱乎飯!耙郧耙粋人在家,冷鍋冷灶是常事,現在中午到點就來幸福院餐廳,飯菜有葷有素,人多還熱鬧!崩畲鬆數脑捓餄M是滿足。
從“散布村落”到“暖心港灣”
自2017年以來,岐山縣已累計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102所,農村互助幸福院的持續(xù)建設發(fā)展,積極推動城鄉(xiāng)養(yǎng)老服務體系向一體化、均等化方向穩(wěn)步發(fā)展。這些散布在村落里的“暖心港灣”,不僅解決了留守老人的吃飯難題,更成了他們的“第二個家”。
近年來,岐山縣聚焦農村留守老人“餐飲休息、文化娛樂”等需求,通過政府補貼、社會捐助等方式,為農村互助幸福院配備食堂、宿舍、文娛室等設施,提供助餐、助樂等服務。如今,老人們在農村互助幸福院里吃飯有人管、閑暇有處去,臉上的笑容成了岐山鄉(xiāng)村最溫暖的風景。
“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,是我們的牽掛,也是鄉(xiāng)村振興里的‘幸福密碼’!笨h民政局負責人說,下一步將繼續(xù)完善服務,讓更多農村老人感受“家”的溫暖。
老人們在互助幸福院內就餐(崔海燕 攝)
從“冷鍋冷灶”到“頓頓熱乎”
中午時分,京當鎮(zhèn)小強村互助幸福院里飯菜飄香,笑語不斷。數十位老人圍坐在明亮的餐廳里,面前擺放著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飯菜——清炒時蔬、番茄炒蛋、紅燒肉、香軟米飯。70歲的金大爺笑得合不攏嘴:“以前一個人在家,做飯糊弄,又麻煩又吃不好,現在幸福院的飯菜不僅味道好,每餐政府還給最高補貼2元,很實惠,還能和老伙計們一起吃飯,熱鬧又開心!”這是小強村幸福院助餐服務啟動后每日可見的溫馨場景。
全縣60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27%,“吃飯難”成了留守或獨居老年人亟待解決的問題。2024年起,岐山縣以建設老年人助餐點為抓手,在全縣推廣助餐服務,政府對60歲以上老年人在愛心助餐點位用餐(午餐),每人每餐消費2元(含)以上,按照用餐消費總額的50%給予補助,最高不超過2元。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便宜又美味的熱乎飯菜。
“現在,每天中午都和老伙計們一起來吃飯,既解決了吃飯問題,又能聊天解悶。”村民張奶奶說。助餐點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的吃飯難題,更成為他們社交互動的重要場所。
助餐點豐富的飯菜(崔海燕 攝)
從“孤單守望”到“熱鬧相伴”
“一碗臊子面3元,政府補貼后只要1.5元,真是實惠又方便!”中午時分,西星村付大爺在助餐點接過熱氣騰騰的面條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這個設在村互助幸福院的助餐點,迅速成為村里老年人就餐的首選之地。
據了解,老年人助餐點主要服務60歲以上老年人及行動不便群體,每日提供營養(yǎng)均衡的午餐。在餐食搭配上,注重低鹽少油、軟爛易消化,充分照顧老年人口味和健康需求。同時,政府給予50%的餐費補貼,單餐最高補貼2元,讓老人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(yōu)惠。
從“試點探索”到“全域開花”
岐山縣通過建立“縣級指導、鎮(zhèn)級監(jiān)督、村級管理、社會參與”的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管理體制,全縣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760多萬元,改造閑置校舍、舊村委會等場所作為農村互助幸福院場地,既節(jié)省了成本,又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服務。
“幸福院能辦得長久,離不開大家的支持!逼汛逑嚓P負責人介紹,村里的企業(yè)捐了冰箱和消毒柜,在外的鄉(xiāng)賢每年都捐錢,就連不少年輕人也主動來當志愿者,“有次下雨,幾個在外上學的娃娃放假回來,還幫著給老人送傘、打掃院子!
如今,走在岐山的鄉(xiāng)村,農村互助幸福院里的笑聲成了最動人的聲音。老人們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,眼里的光亮了起來——這不僅是一頓熱飯、一個陪伴,更是一份“老有所養(yǎng)、老有所樂”的安心。正如一位老人所說:“以前總怕給孩子添麻煩,現在在幸福院啥都不愁,這日子,比蜜還甜!
在岐山,這份屬于留守老人的溫暖,正在每個村落里悄然生長,成為鄉(xiāng)村振興中最柔軟也最堅實的底色。(崔海燕)

關注精彩內容